爱收录

会计政策变更 追溯调整法(会计调整具体准则范围包括)


文章编号:24895 / 分类:最新资讯 / 更新时间:2024-01-30 21:16:52 / 浏览:

今天给各位分享会计政策变更 追溯调整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会计调整具体准则范围包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1、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有两种,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一、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2、追溯调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

3、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4、第二步,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5、第三步,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

6、第四步,附注说明。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7、二、未来适用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二、什么只有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

1、对于会计政策变更是采用追溯调整法,会计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余会计差错更正类似。只有会计政策变更有特殊,即涉及前期损益调整的不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直接调整留存收益。会计政策变更:

2、(1)调整变更当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3、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需要调整报表项目。

4、(1)调整发现当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5、(2)调整发现当年利润表相关项目的“上年金额”栏。

6、(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或本年发生数。

会计调整具体准则范围包括

7、这里的会计报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附注中的补充资料内容,但不包括现金流量表,因此调整的项目不包括涉及现金收支的事项。

8、(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和上年数。

9、(3)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会计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会计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

1、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分别两种情形:

2、①法律或行政法规、规章要求改变会计政策的同时,也规定了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办法,这时应当按照规定的办法进行。

3、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无论是属于法规、规章要求而变更会计政策,还是因为经营环境、客观情况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都可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4、②国家没有规定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5、由于经济环境和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以便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为可靠、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则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6、会计政策变更涉及会计收益或者费用发生变化的,必然影响到企业会计利润发生增减变化,但是否调整所得税,不能以企业会计利润变动为判断标准,而应以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能引起应纳税所得额发生增减变动为判断标准。

7、如某项会计政策变更,即使企业会计利润发生增减变动又引起应纳税所得额发生增减变化,就必须对所得税进行调整;如某项会计政策变更,只引起企业会计利润发生增减变动,而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不需要对所得税进行调整。具体可按以下原则进行判断:

8、第一,影响企业会计利润变化的收益和费用项目,在税法上对该部分收益和费用予以同时确认的交易或事项,通常需要调整所得税。

9、如因会计政策变更,使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标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主营业务收入发生增减变动,会计制度和税法均把主营业务收入作为利润的组成部分,在实现的当期予以确认。所以,会计政策变更使主营业务收入发生增减变动的,就需要调整所得税。

四、如何区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方法是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处理方法是未来适用法。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先进先出法VS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VS移动加权平均法VS个别计价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成本法VS权益法);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成本模式VS公允价值模式);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外购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购买价款VS购买价款的现值);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企业为取得该项资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资本化VS费用化);

无形资产确认(内部研究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VS费用化);

非货币资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VS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

收入的确认(是否满足收入确认五步法模型);

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在一段时间内确认VS在某一时点确认);

借款费用的处理(资本化VS费用化);

合并政策(母子公司的会计年度不一致的处理、合并范围的确定)。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生物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及摊销方法;

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的,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方法;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金额。

债务人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债权人债务重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出租人对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摊;

探明矿区权益、井及相关设施的折耗方法;与油气开采活动相关的辅助设备及设施的折旧方法;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会计估计变更都牵涉到数字,例如将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由19年改为15年,而会计政策变更是对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为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例如将短期投资计价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如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变更,而是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即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的报告结果。

为了使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能够可比,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计入了日常经营活动损益,则以后期间也应计入日常经营活动损益;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计入特殊项目,则以后期间也应计入特殊项目。

1.分析并判断该事项是否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基础选择或列报项目的变更。当至少涉及其中一项划分基础变更的,该事项是会计政策变更。

2.不涉及上述划分基础变更时,该事项可以判断为会计估计变更。

1.会计政策变更一般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2.会计估计变更是因为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1.会计政策变更一般对企业会计影响较大。

2.会计估计变更对于企业的想象也比较大,但是相比于会计政策的变更,影响较小。

五、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的区别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区别追溯调整法与追溯重述法的区别:1、适用范围的比较追溯调整法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而追溯重述法适用于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讲得再具体一些,追溯重述法适用于重要性的前期差错更正,对于非重要性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更正,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2、调税原则的比较由于会计政策变更所形成的影响数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的性质有所不同,即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而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全部属于差额,也可能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或部分属于差额,部分属于暂时性差异,还有可能全部属于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所得税调整上,遵循的调税原则也有所不同。第一,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所以在政策变更进行调账时,只需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无需调整应交的所得税。第二,由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是差额,也可能是暂时性差异或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更正前期差错时,属于差额部分的调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属于暂时性差异的部分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属于永久性差异的部分则既不调整所得税费用,也不调整应交所得税,更不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3、调账要求的比较第一,在追溯调整法下,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不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涉及到利润分配的也不再通过利润分配的具体明细科目,而是都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进行调整。第二,在追溯重述法下,一是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然后再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二是涉及到利润分配事项的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三是既不涉及损益,也不涉及利润分配事项的,调整相应的科目。

六、追溯调整法一般追溯几年

1、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2、就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分别考虑。就编制1999年度会计报表而言,对资产负债表,“最早期间”是指1999年年初,即应追溯调整至1998年年末数;对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一般项目的“最早期间”是指1998年度,即应追溯调整一般项目的1998年初数,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是指1998年年初,即应追溯调整至1997年年末数。但由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要披露前三年经营业绩及相关的业务指标,所以企业在编制年度报告时要追溯调整三年数据。

关于会计政策变更 追溯调整法和会计调整具体准则范围包括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标签: 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调整

本文地址:https://2slw.com/zuixinwz/24895.html

上一篇:2022四川成都社保交的比例的法律规定成都市...
下一篇:格式条款的含义是什么意思格式条款法律规定...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2slw.com/" target="_blank">爱收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