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养老金计算方法你知道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企业养老金计算方法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统筹养老金:【以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2022年计发基数为10795元)+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总缴费年限(按缴费每满一年发给百分之一计算,不足一年的,每月按1/12计算;)×1%;
备注: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每月缴费指数汇总后除以总的缴费月数,每月缴费指数=当月缴费基数/上年度社平工资;
2.个人帐户养老金:按退休时个人账户积累额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55退休为170,50岁为195)计算;
3.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享受比例+年限津贴(总缴费年限×4)+100元;
备注:享受比例=1992年7月31日前缴费年限×1.2%;
4.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新办法过渡性养老金-原办法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加发比例;
备注:(1)新办法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算基数×本人1998年6月前的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998年6月前实际缴费年限)×1.2%;
(2)过渡性养老金加比例=2021年至2025年加发比例分别是30%、50%、70%、90%、100%;
5.调节金:1992年7月以前参加社保、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取得深圳户口,并且在深圳实际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以上;
备注:以前是300元每月,从2022年起逐年减少,2022年为250元,2023年为150年,2024年为50元,2025年1月起退休的人就没有调节金了;
6.地方补助: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参保人平均缴费指数×18.5+20;
备注:以深圳户籍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自动参加地方补充养老保险;
7.过渡性补助:1992年7月31日前的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参保人平均缴费指数×11+60。
【二】实例:某参保人86年8月参加工作,94年6月调入深圳,55岁退休,基本上是按照深户最低标准参保,2022年7月退休,个人帐户余额为8万元,,详细数据如下:该参保人总的缴费年限为36年,地方补充养老保险36年,平均缴费指数约为0.72,其中92年7月以前的年限为6年,92年7月以前的地方补充养老保险6年,98年6月以前的年限为12年,98年6月以前的平均缴费指数约为0.9,指数化工资是7772元,个人帐户8万,2022年计发基数为10795元,详细计算如下:
1.统筹养老老金=(10795+7772)/2*36%=3342元;
2.个人帐户养老金=8万/170=471元;
4.过渡性养老金=(7772×6×1.2%)+(36×4)+100=804元
5.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新办法(10795×0.9×12×1.2%)-原办法(7772×6×1.2%)】×50%=420元;
6.地方补助=36*0.72*18.5+20=500元;
7.过渡性补助=7*0.72*11+60=115元;
温馨提示:【1】想要拿高一点的退休工资,就要提高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也就是说现在要尽量争取按高一点的工资去交养老保险;
【2】最低工资交15年养老保险,按现在的社平工资,退休金约为1400元;地方补助和过渡性补助以后大概率是会取消的,自2026年1月起,所有人的过渡性养老金就统一按新办法计算了;
【3】办理退休的时间为达到退休年龄的生日当月月初,如果没有视同年限需要审核,可以直接在个人系统上办理,登录系统--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申领;
【4】关于过渡性养老金的补发,上面有新老办法的计算公式,,并非所有人都有补发,即使有98年以前的年限也不一定会补发,社保局说了会分批补发,但是有的应该都已经补发了,如果你有疑问的话,就到窗口去查询;
【5】2023年办理退休的人员,其计发基数暂时采用2022年的,等2023年计发基数公布后,会重新核算并补发;
【6】有些人想要了解自己将来的退休金大概有多少,我也没办法准确算出来的,因为有些数据我是掌握不到的,只有你退休时把资料交到社保局,他们才能帮你算出,比如说平均缴费指数,你自己也算不出,你只告诉我交了多少年,帐户有多少钱,这怎么可能算得出,特别有些还有外地年限转入深圳的,在计算缴费指数方面更加复杂,我给出的退休金预算,那都是以静态缴费去演算的,还有一些是实际案例,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具体到个人退休金高低就不是那么容易算的精准的了,说真的,现在个人系统上那个退休测算和电子社保卡上面的退休金测算,那都是不准确的,它只能假设最简单的退休金预测,跟深圳实际退休金计算那差的多,今天的公式是最新最完整的计算公式,如果你能知道以上的数据,你就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出自己的退休金,快退休的人有时间可以去试算,如果还没那么快退休的人就不必要了,以后还不知道会怎样改呢。
2022年最新养老金计算公式: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乘缴费年限乘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发月数。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1、对于2024年以后的退休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会在原有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
2、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工资十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纳费用工资÷2x全省上年度在岗职(1十夲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十再有上张工资的%数。
一、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退休后养老金领取公式:每月领取总额=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案例:父亲目前已缴纳9年900元=8100元,在年满60周岁核算待遇时,是根据参保人(个人缴费总额+历年利息+补贴)/139+基础养老金(95元)=参保人每月领取待遇金额。经县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在业务系统中查询,来信人的父亲目前已缴纳9年×900元=8100元,但2018年应缴纳的900元及一次性补足15年的4500元尚未到账(预计于本月15日扣款),若全部到账后,来信人父亲的缴费总额将为13500元。
根据计算公式:(13500元+目前累计利息882.55元+目前补贴510元)/139+基础养老金(95元)=202.14元。因来信人的父亲目前尚有未缴纳金额,故此金额系根据目前的缴费情况进行的初步计算,实际办理领取待遇手续时,其领取额应略有上浮。
一般只要劳动者社保缴纳满15年,到了退休的年龄,就可以到社保部门领取养老金。
养老金能领取多少,主要看个人缴费年限长短、个人缴费基数高低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
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基础养老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用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等养老金之和相加。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一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若是60岁退休的话,计发月数为139个月;若55岁退休的话,计发月数为170个月;若50岁退休,计发月数则是190个月。
计发月数是根据当时的中国平均寿命计算而来的,制定养老保险制的时候,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1.6岁;然后用(71.6-退休年龄)*12,就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养老金计算方法你知道吗和企业养老金计算方法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https://www./flzs/264911.html
本文地址:https://2slw.com/zuixinwz/18080.html